台灣史的六個時期 圖表




立即點擊


請問有人可以幫我把台灣史用圖表的方式打出來嗎?拜託大家了>"<我真的很急!!更新:最好是今天





1602-明朝將領追擊倭寇,抵達「東番」(台灣)。 1604-荷蘭人首度占領澎湖,遭明朝將領諭退。 1609-日本德川幕府派遣士卒來台,要求原住民進貢通商,但未達目標。 1616-日本德川幕府派兵攻台,但船艦遭遇暴風,漂流四散。 1622-荷蘭人第二次占領澎湖,役使當地居民築城。 1624-明朝派軍進攻澎湖,荷蘭人敗退來台,在大員(今台南安平)重建城堡。 1626-西班牙人派兵攻占今基隆的和平島,修築城堡,與荷蘭人分庭抗禮。 1627-荷蘭人首度派遣牧師來台傳教。 1635-鄭芝龍擊敗劉香,成為東亞海上霸主,建立海上秩序,台灣的轉口貿易逐漸興盛。 1636-荷蘭人首度召集二十八個原住民部落的首領集會,要求他們宣誓效忠。 1640-荷蘭人實施「贌社」制,委任漢人承包部落的貿易,嚴重影響原住民的生活。 1642-荷蘭人派兵進攻雞籠(今基隆),西班牙人兵敗退出台灣。 1652-漢人郭懷一領導農工反抗荷蘭人統治,遭到血腥鎮壓。 1661-鄭成功率軍攻打台灣,荷蘭人被圍攻數個月後,投降退出台灣。 1662-鄭成功病死,其子鄭經即位,致力於攻略中國。 1664-滿清在東南沿海執行「遷界」,迫使大量難民遷移來台。 1674-鄭經趁清朝內亂,出兵攻占廈門。 1683-滿清派施琅進攻台灣,在澎湖擊敗明鄭的艦隊,台灣歸屬滿清統治。 1684-清廷頒布渡台禁令,限制漢人移民到台灣,結果造成偷渡盛行。 -清廷在台設置「綠營」,調派福建士兵輪流駐守台灣。 1687-清廷比照內地,在台灣正式舉行科舉考試。 1719-清代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,灌溉彰化地區的「八堡圳」開始動工。 1721-朱一貴之亂爆發,也出現第一次族群的分類械鬥。 1723-台南開始出現「郊行」,經營兩岸貿易。 1728-台民成立最早的民間互助團體「父母會」。 1731-大甲西社原住民抗議官府勞役沉重,爆發大規模叛亂。 1733-原住民「割地換水」,和漢人合作開發台中盆地的水利工程「貓霧捒圳」。 1740-台北盆地最大的灌溉工程「瑠公圳」開始興建。 1761-官府修建「土牛」、「土牛溝」等,限制漢人移民進入原住民的「番界」。 1784-清廷開放鹿港與福建通航。 1786-中部爆發林爽文之亂,為清代台灣最大規模的動亂。 1791-清廷實施「屯番」制,徵用原住民擔任守衛,影響原住民適應農業生活。 1792-清廷開放八里坌(今八里)與福建通航。 1814-漢人郭百年等違法侵入埔里盆地開墾,劫掠原住民,後遭官方驅逐。 1823-科舉考試在台舉行已超過一百多年,台民鄭用錫率先考上進士。 -中部地區的平埔族開始有組織地聯合訂約,陸續向埔里盆地遷移。 1831-新竹地區成立墾號「金廣福」,以武裝力量向原住民爭奪土地、進行拓墾。 1838-清代少數由官員發動、灌溉令高雄全境的水利工程「曹公圳」開始興建。 1858-清廷與列強簽約,相繼開放安平、淡水為通商口岸,與外商貿易。 1862-清代歷時最久的叛亂「戴潮春之亂」爆發。 1869-台製茶葉首度輸出到美國,逐漸受到歡迎。 1871-英國牧師甘為霖抵台傳教,並創辦盲人學校,編著台灣語文與歷史著作。 1872-加拿大牧師馬偕抵台,在北台灣行醫傳教,開辦女子教育。 1874-日本為琉球難民遭牡丹社原住民殺害一事出兵台灣,清廷開始重視台灣東部的國防。 1875-清廷派遣官員進行「開山撫番」,開闢三條橫貫中央山脈的通路。 1884-中法戰爭爆發,法軍登陸作戰失敗,轉而攻占澎湖,進行封鎖。 1885-台灣獨立建省,首任長官劉銘傳積極推動許多建設。 1886-官方為增加賦稅,丈量土地,引發糾紛與動亂。 1894-晚清北台灣的經濟快速發展,台灣省會改定為台北。 -中日爆發甲午戰爭,日軍派兵南下攻占澎湖。 1895-滿清簽訂馬關條約,割讓台灣。 -台灣民主國成立,台民奮起抵抗,日軍接管台灣。 -總督府在台北成立「國語傳習所」,奠定教授台民日語的政策。 1896-日本國會制定「六三法」,授予總督府專制權力來統治台灣。 1897-總督府成立「醫學講習所」,開始培育台民菁英擔任醫師。 1898-後藤新平來台擔任民政局長,逐步奠定總督府治台的施政架構。 -《台灣日日新報》創刊,成為日治時代延續最久、發行量最大的報紙。 -總督府土地調查局開始清查地籍、測量地形、繪製地圖,掌握台灣土地形貌。 -台灣總督憑藉六三法賦予的權力,頒布「罪徒刑罰令」以嚴懲叛亂。 1899-總督府將治安事權劃歸給警察,逐漸賦予警察執法、管理和懲罰台民的權力。 -「台灣銀行」開業,發行貨幣,日後逐漸統一全台的通貨。 -總督府訂立師範教育制度,開始培育台民充任初等教育的師資。 2015-07-22 19:34:02 補充: 1900-日本財閥投資成立「台灣製糖株式會社」,以新式工廠製糖,成為糖業帝國主義的起點。 -台北中醫黃玉階發起「台北天然足會」,呼籲放足,並倡導改革風俗習慣。 1905-總督府發頒法令,建立「原料採取區域」制度,破壞市場機制,協助糖廠壟斷甘蔗原料。 -總督府首度舉行人口調查,日後定期實施,充分掌握台民的人口資料。 1908-縱貫鐵路通車,基隆到打狗(高雄)之間全線通行。 1910-總督府開始實施「五年理蕃計畫」,以龐大軍力征討原住民。 2015-07-22 19:34:59 補充: 1914-日本國會停止相關補助,總督府的財政達成自立,展現台灣充裕的經濟實力。 1915-日治前期最後一場大型武裝叛亂「噍吧年事件」爆發,被視為抗日運動的分水嶺。 1919-第一位文官總督赴台就任,正式宣告「同化政策」。 -總督府建築完工落成,以浩大的建築物來展現統治的權威。 1920-東京的台灣留學生成立「新民會」,發行《台灣青年》,支援島內的反抗和啟蒙運動。 2015-07-22 19:35:11 補充: -總督府統整各個單位,成立「中央研究所」,進行各種農林、工業和醫學的調查研究和實驗。 -雕刻家黃土水的作品入選日本的官方展覽,轟動全台。 -總督府確立地方行政機構層級,分為州廳、郡市和街莊三級。 1921-台民首度向日本國會請願,要求成立台灣議會。 -蔣渭水在台北成立台灣文化協會,掀起二零年代前半期的社會運動。 1922-總督府的研究單位培育出迎合日本人口味的蓬萊米,引起米糖比價的波動。 1923-日本推行同化政策,台灣的民刑事法律改採日本國內法。 1924-十四位推動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人士遭警方逮捕調查,是為「治警事件」。 2015-07-22 19:36:19 補充: -留學中國的張我軍在刊物發表文章,向台灣介紹中國的新文學運動。 1925-李應章倡立「二林蔗農組合」,開啟台灣農民運動的先聲。 1926-台灣農民組合在鳳山成立,成為二零年代人數最龐大、動員能力最強的機關。 -賴和主持《台灣民報》文藝欄,推動漢語白話文學。 -台灣文化協會舉辦演講活動達於高峰,一年超過三百場,聽眾超過十一萬人。 2015-07-22 22:16:29 補充: 1927-台灣文化協會因階級裂痕而分裂,左派取得協會的領導權。 -總督府舉辦第一屆「台灣美術展覽會」,對美術發展造成深刻的影響。 -「台灣民眾黨」成立,成為台灣第一個政治結社。 1928-台灣工友總聯盟成立,成為日治時代推進工人運動最有力的機關。 -台北帝國大學成立,成為台灣、華南與東南亞研究的重鎮。 -台灣共產黨在上海成立,日後逐漸掌控文化協會和台灣農民組合。 1930-嘉南大圳完工,灌溉區域涵蓋今雲林、嘉義與台南三縣。 2015-07-22 22:17:45 補充: -台灣地方自治聯盟成立,謀求以地方自治選舉來改善政治。 -南投霧社泰雅族原住民有計畫、大規模襲殺日本人,是為「霧社事件」。 1931-總督府大規模整肅共產黨人,左派團體無一倖免。 -上海影片〈桃花泣血記〉在台上映,搭配台語流行歌進行宣傳,引發熱潮。 1934-日月潭第一發電所完工,提供充裕的電力,奠立日治後期台灣工業化的能源基礎。 -台北帝國大學成立「熱帶醫學研究所」,研究台灣、華南和東南亞等地疾病。 1935-台灣中部發生大地震,台民死傷慘重。








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,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


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50721000016KK07181

6972F57E1EC16BB7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方式 台灣 史用圖
    全站熱搜

    媽咪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